「終於有人關注我們了。」受訪者的回應,令中大心理學系二年級學生馬悅君感慨萬千,她所做殘障兒童家長的調研入選香港中文大學I.CARE博群計劃最優秀項目,昨天獲得校方嘉許。
馬悅君患有肌肉萎縮症,在兄弟姊妹中排行第四,小時候走路都比別人慢,容易摔倒,中學時已必須用輪椅代步。生活的不幸並未讓她喪失動力,家庭的支持使她以優秀的成績考進中大。
「雖然媽咪很細心地照顧我,但其實壓力是一定有的,社會上還有很多像我一樣的殘障兒童,他們的家長可能面臨來自各個方面的壓力,他們需要更多的支援。」馬悅君參加了中大I.CARE博群計劃,想運用專業知識服務市民。其選題是《香港殘障兒童之家長所面對的壓力》,以問卷形式訪問了131位殘障兒童的家長,但是肢體殘疾給她的調研帶來很多不便。「有時找很多機構幫助,因為比較遠,會有點辛苦,有時媽咪會幫我去聯繫。」
在保密的問卷上,有家長這樣寫到:「終於有人關注這個問題了,多謝你們做這個調研……」馬悅君說,看到家長的這些話,真的很感慨,她說問卷問題一條條很簡單,但是很多家長都在短短幾條橫線上寫得滿滿的,有的甚至提議加上這一條那一條,「其實他們真的很渴望被關注,渴望社會多點支援」。
馬悅君的調查結果顯示,感到自己被社會賦予連帶負面標籤的家長,心理壓力較大,社會對他們的支援可以減低負面標籤的影響,從而減輕他們的壓力。
中大I.CARE博群計劃於去年成立,上學年共收到逾40份研究項目的申請,經評審後共有14個項目獲撥款支持,包括馬悅君的項目。